图片新闻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五朵金花的援外故事

发布日期:2025-10-29      作者:     来源:

   编者按: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引发热烈反响。与此同时,五朵金花的援外故事在萨摩亚悄悄流传。五朵金花是援萨摩亚高级农业专家组的五名女性成员,她们于20244月跨越重洋、远赴南太平洋岛国。她们扎根南太沃土,在帮助萨摩亚实现食用菌零的突破、试验果蔬新品种新技术、丰富稳定当地市场供应、助力中萨农业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援萨农业专家组项目由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中心管理实施。自2006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中心向41个国家派出94专家组,共计940人次,在促进东道国粮食安全、人才培养、乡村发展、国际减贫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务实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高效支撑国际发展合作事业。

    

贺艳艳:湘妹子倾心授艺 

  位于南太平洋的萨摩亚四季沐夏、椰林摇曳,果树栽培技术却较为落后,当地果农常常望枝兴叹。来自湖南石门的高级农艺师贺艳艳,携28年果树培育经验与满腔热忱踏足这片岛屿,以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湘女韧劲,为当地果园注入生机,让中国水果飘香萨摩亚。 

贺艳艳示范火龙果栽培技术 

  果园是贺艳艳大展身手的舞台。到达萨摩亚后,她积极推广平整土地、自制有机肥、绿色防控病虫害等技术。在中萨示范农场和萨瓦伊岛,她组织建成两处高产柑橘示范片区,为20户示范户种下千株柑橘。在她的指导下,当地果农收获梅尔柠檬、大溪地酸橙超5000公斤。走进农户果园指导时,她帮果农佩阿尔救活濒死的酸橙树,教果农马拉马西奥、伊奥阿内修剪老化柠檬树,让农户收入翻番,也让旧日的荒芜果园变身聚宝盆 

  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她藏起孤独,守着对家人与祖国的承诺,在萨摩亚收获了跨越国界的情谊与信任。这场农业援外之旅,她不仅带去丰收的希望,更以匠心与善意,架起中萨友好的桥梁,让和平与发展的期盼在果香中传递。 

    

姜楠:蔬菜女硕士的梦与远方 

  中萨示范农场的蔬菜大棚中,总有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育苗、吊蔓、授粉、防治病虫害,辽宁鞍山蔬菜专家姜楠边实操边讲解,将蔬菜种植技艺倾囊相授。这位蔬菜专业硕士初涉农业援外,便在这片热土绽放光彩:试验新技术10余项、新品种40个,推广番茄、西瓜等受欢迎品种8个,培训140余人次,培育20户示范户,用专业与热忱点亮萨摩亚蔬菜产业。 

姜楠(左一)为农户讲解种子、农药使用要点 

  得知中国农业专家育苗质量好,番茄、黄瓜种苗长势喜人,西瓜瓜农弗阿提诺一家跃跃欲试,他们想向姜楠要一些拿回去种,没想到姜楠爽快答应,至今弗阿提诺一家都对中国专家们的倾囊相授赞叹不已;菜农多拉为解决大棚番茄坐果难题,专程来中萨示范农场向姜楠取经,姜楠细致讲解技术要点,还附赠注射器助其精准用药。萨摩亚农渔业部合作伙伴肯尼迪赞她病虫害防治技艺精湛,首席执行官苏苏认可她的授课,工人们时不时的Annagood更是对她的肯定与褒奖。 

  对于姜楠而言,夜以继日工作是常态,白天带工劳作、接待访客、下乡走访,夜晚她还要处理会计工作,但她总说援外是国家使命,该付出的必须付出 

    

黄冰川:让蘑菇在异国破袋而出 

  当初决定加入中国——萨摩亚农业技术援助项目,亲友皆有不解:孩子尚小,你怎能舍得?黄冰川却回答:或许我会错过他们成长的些许片段,但我想让孩子知道,妈妈无论年岁几何,都未停下学习与追求的脚步,始终在为世界的粮食安全尽一份力。她期盼多年后,孩子们想起母亲,不仅有温暖怀抱的记忆,更能铭记一个很酷、很勇敢的榜样形象。 

黄冰川(后排左二)种植的三个平菇品种初见规模 

  在萨摩亚种蘑菇,远比想象中艰难。这里没有食用菌规模栽培的历史,每朵蘑菇都依赖进口价比黄金,更缺设备、少原料。但黄冰川从不气馁,办法总比困难多是她的口头禅。没有合适的菌草粉碎设备,她就设计、改装旧机器反复试验;缺少原材料,她就跑到啤酒厂拉酒糟、去家具厂运木屑、到农户家收椰糠;没有灭菌设备,她就亲手画图,带着工人用油桶、钢管出简易灭菌装置。简陋的实验室里,她守着二手设备一遍遍尝试,常常忙碌到深夜——此刻的她,不只是菌草专家,更是发明家创造家 

  4个月的坚守终有回报,2024年8月,第一朵平菇破袋而出;2025年初,食用菌车间旁的示范基地里,新一批菌草已冒出嫩芽,经她培训的当地学员也学会了独立操作。黄冰川总说自己只是个种蘑菇的,可她种下的不只是蘑菇,还是母亲为孩子树立的精神标杆,更是援外专家跨越山海的无悔付出。 

    

丘献娟:播撒绿色希望 

  2024年,援外蔬菜专家丘献娟远赴萨摩亚,让中国蔬菜技术结出增收硕果:选育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50多个、推广管理技术10多项,中萨示范农场蔬菜区单位面积增产约15%。 

 

丘献娟(左三)与萨摩亚农户分享蔬菜种植技术 

  萨摩亚西瓜长期依赖进口,丘献娟立志改变这一现状。面对农资短缺、土壤贫瘠、登革热威胁等难题,她在烈日下深入调研,摸清当地气候土壤状况后,她因地制宜自制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巧用大棚和滴灌技术为作物撑起保护伞,反复试验从中国引入的数十个西瓜品种,只为找到最适合当地水土的优等生。一年后,麒麟冰糖西瓜成功落地,推翻了萨摩亚种不出西瓜的论断,也让丘献娟成了农户心中的蔬菜守护神。萨摩亚农渔业部官员们看到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西瓜都纷纷竖起大拇指。示范户瑞奇曾激动地说:太神奇了,竟然结出这么多西瓜,孩子们上学买衣服可算不用发愁了! 

  除聚焦解决现实问题,丘献娟更着眼长远,她编写技术资料、开展学得会、见效快的培训,推荐人才赴华学习,为萨摩亚留下带不走的农技队伍。外方官员赞她是老师,更是好姐妹 

    

彭欢:译语言更译情感 

  2025年3月,萨摩亚农渔业部办公室内,中萨高层围绕农业合作深入洽谈。席间,年轻翻译彭欢专注聆听,以流畅英语传递中方声音,又将萨方回应精准转译,中国驻萨大使赞其为沟通架起桥梁,这份肯定,是她援萨岁月的生动注脚。 

彭欢(左一)与当地农户交流 

  回想2024年4月,彭欢只身赴萨,身兼翻译、联络员与文化使者三职。烈日下的乌波卢岛村庄,她随专家走访农户,将晦涩农技术语译成通俗话语,逐字记录农户诉求;泥泞小路上,一天连访十余户,深夜归队时,笔记本已写满密密麻麻的文字。数十次调研、足迹遍布六十户示范农家,她让中国经验跨越语言壁垒,在萨摩亚落地生根。 

  重要场合亦少不了她的身影:萨农渔业部月度会议上,她精准传达专家组意见;媒体采访中,她帮助记者理解项目成果;南太平洋大学学生实习时,她化繁为简解析农技,让知识高效传递。更难得的是,她以文化作纽带拉近两国距离——端午邀萨方伙伴包粽子,中秋讲嫦娥奔月传说,元宵递上热汤圆。一个个节日瞬间,她让异国土地漾起家的温暖。 

  你不仅翻译了语言,也翻译了情感,萨方首席执行官苏苏的评价,道尽她的付出,也彰显出中萨合作满含温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