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 〉 图片新闻
当农业文化遗产遇上“国际茶日”|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
发布日期:2020-05-18 作者: 来源:国际交流中心
—你知道“国际茶日”是哪一天吗?
—没错,就是每年的5月21日,今年将共同庆祝首个“国际茶日”。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目前我国1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茶类遗产系统占有2项;此外,2019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的36项第二批中国GIAHS预备名单中茶类遗产系统有6项。
在首个“国际茶日”来临之际,小编系统梳理了GIAHS和中国GIAHS预备名单中的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如下表所示),让大家一览国内外的茶类农业文化遗产。
表1 GIAHS中的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序号 |
国家 |
系统名称 |
认定时间 |
1 |
中国 |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
2012 |
2 |
福建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 |
2014 |
|
3 |
日本 |
日本静冈传统茶—草复合系统 |
2013 |
4 |
韩国 |
韩国花开传统河东茶农业系统 |
2017 |
表2 中国GIAHS预备名单中的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序号 |
系统名称 |
1 |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
2 |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
3 |
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 |
4 |
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 |
5 |
贵州花溪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 |
6 |
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
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泡一盏清香甘醇的玉露,品一下玉露茶的前世今生,想知道“恩施玉绿”是如何变成“恩施玉露”吗?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
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入选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IAHS),并于2019年入选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预备名单。
恩施关于茶叶的记载可上溯到西周时期。数千年以来,恩施人民一直保持着种茶、制茶和饮茶的习俗。茶叶对恩施的经济、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从“玉绿”到“玉露”
恩施玉露自创制之时就兼具传承与创新的双重身份。其蒸青工艺源于唐,制作过程延续陆羽《茶经·三茶之造》所载“蒸之”、“焙之”工艺进行制作。对做形进行创新,不仅改团、饼茶为散茶,还独树一帜创制了针形茶:清朝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茶商蓝耀尚在今恩施芭蕉黄连溪创制新的茶叶产品,其产品紧圆、挺直、色绿、温润如玉,故称“玉绿”。
(一)蓝氏与“玉绿”的渊源
据当地《恩施芭蕉黄连溪蓝氏家族谱系表》和谱书《汝南郡•族传后代》等文字记载,蓝氏为恩施经营茶叶等土特产的商人。蓝氏后人蓝耀尚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垒灶制茶,并开辟茶园以保证茶叶产量和质量。产品以毛尖、白毛尖、银针为主。蓝氏制作的茶叶因质量上乘,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恩施及周边颇有名声。
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为避免损失、抢抓农时来加工多产的茶叶,蓝耀尚急中生智,利用厨具、门板、篾折等工具加工出成品茶叶,虽外形一般,然而冲泡后却见汤色、叶底嫩绿明亮,入口滋味清香甘醇,深得众人喜爱。此后,为完善这一新型制茶工艺、改进茶叶外形,蓝耀尚经过艰苦探索终于制出理想的茶叶成品:外观条索紧、细、圆、直,色泽绿润,形似松针;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绿明亮且匀齐;香气清鲜,滋味醇爽,实乃巧夺天工,茶中妙品。蓝耀尚决定要为这款自己费尽心血创制的茶叶取个好名字。“绿”是茶的显著特点,与其它茶叶的绿不一样,这支茶是接近鲜叶的自然绿,是鲜活的绿,“绿”字必须在茶名中,但必须再用一个字来突出“绿”的与众不同,在众多的汉字中,只有“玉”字能与此茶的绿相得益彰,既高贵典雅,又温润自然。恩施“玉绿”就此诞生。
(蓝耀尚所植茶树)
(二)“玉绿”传承中的“意外”——“玉露”的诞生
恩施“玉绿”创始之初,蓝氏为保护独创技艺,将其定为“口口相授”的家传,且“传男不传女”。玉绿茶的始创工艺在其后的200 多年间,无文字记述。直至公元1890年前后,蓝氏因家族过大而分家,以“盛”字辈组成数十个小家庭,后经姻亲关系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开放,“玉绿”制作技艺逐渐走出“蓝家”开始向外流传。民国时期,蓝家茶叶专营机构“同福”茶行实行股份制经营,引进家族以外人员加入,其制作工艺更是传播开来。新中国成立后,“同福”茶行解体,原工人成为社队茶叶加工能手,技艺广泛传播。
1939 年,中国茶叶公司恩施实验茶厂在芭蕉、硃砂溪、庆阳坝设分厂,杨润之任庆阳分厂厂长。在庆阳坝,杨润之发现并改进了“玉绿”制作技艺。杨润之是湖南人,与当地人沟通时因语言差异将茶名误称“玉露”,而觉此名比“玉绿”更高端大气,遂以“玉露”定名。 1941年后,杨润之自建茶厂、广招学徒,专业生产“恩施玉露”。时光流逝,“恩施玉露”逐渐取代“恩施玉绿”,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名茶。
(恩施玉露茶)
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位于中国湖北省恩施市全境,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寡照多雾,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土壤以黄壤、棕壤、黄棕壤、砂壤和石灰土为主,适宜茶树的生长。此外,恩施被誉为“世界硒都”,土壤中硒成分含量大,所生长的茶叶也含有不同程度的硒,长期饮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预防肿瘤、心血管等疾病。
(修建整齐的盛产期茶园)
在悠久的茶树栽培历史中,恩施各族人民对茶树品种进行了有意无意的选择培优,使其优良基因得以日益凸显。近年来,从中选育的“恩苔”系列茶种,可见一斑。
(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
三、立体型生态茶园
恩施茶园多建立在林间坡地和沟底溪旁,林中有茶、茶中有林,农作物镶嵌在茶园中,既有利于遮阴抗旱、保暖防冻、蓄水保肥,也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养分损失和病虫传播。整体景观呈立体型分布,生物多样性凸显。
(粮茶间作茶园)
(柚茶间作园)
(梨茶间作园)
四、茶园与景观交相辉映
雄奇险峻的恩施大峡谷、秀丽多姿的梭布垭石林、风光迤逦的清江画廊、神秘幽深的云龙河地缝等名胜风景中,无不分布着片片翠绿整齐的茶园,相互依存、相互衬托,形成天衣无缝的自然画卷。
(恩施大峡谷中的茶园)
(与村庄相依相偎的茶园)
(恩施坡地茶园)
(茶园景观)
(茶园景观)
(茶园景观)
(恩施玉露博物馆)
联系电话:010-59192615/59191517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