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汽车会说话
发布日期:2016-02-25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
前不久,去上海出差,坐上出租车刚出机场,立即让我想起以前在北京坐车时看到的交通乱象,看来道路交通秩序是全国性的问题,最普遍的现象是变换行车道不打转向灯,道路拥挤时互不相让,而且有时还乱按喇叭。到了酒店,放下行李出来吃饭,准备过马路时,虽然是少数,但是看到有的行人不遵守信号灯,仍然是“中国式”的过马路,再有就是汽车不礼让行人,甚至无视信号灯,明明行人过街的信号是绿灯,走在斑马线上时却发现有汽车不减速径直向我冲来,顿时吓得冒出一身冷汗,感觉人们平时的“坏脾气”直接表现在行车过程中,现状令人堪忧,也令人气愤。不遵守规则的“中国式”过马路,应该属于投机取巧,无人谴责,且十分顺利,而按照规则办事,却缺少安全感。
现在,中国的小轿车年产量已经超过1000万台,年销量也达到900万辆,已经进入了汽车社会,但是良好的行车规范和交通秩序似乎还未形成,飚车、超速、闯红灯、毒驾、酒驾、斗气别车,其危险程度已经从网络上疯传的各种道路监控录像和车载监控录像上得到证明。不仅是录像,如果你坐车在北京和上海的道路上行驶,总能看到心惊肉跳的危险场面,这和众多的高档轿车以及宽阔的公路极不相称。
相比之下,东京的道路要比北京和上海狭窄,但汽车的数量则更多,而且不实行单双日限号,因此,客观条件决不比上海北京有利。但是,汽车礼让行人是最基本的礼貌和常识,开车除了要遵守交通规则,还要懂得规矩。那么,日本是如何保持行车秩序的呢?
首先,开车不会随便按喇叭。虽然日本鸣笛并不罚款,但是在大街上你很少能听到汽车喇叭声,喇叭已经变成一种表示愤怒或者出现危险状况的信号。
其次,除了信号灯之外,在东京开车,司机一般使用车灯互相交流。比如:日本的汽车是左行,按照规则,右转弯时,对面的直行汽车优先。如果直行车看到等待右转的汽车后面排起长龙,想礼让右转弯的汽车时,会先减速,然后连续闪亮两三次大灯,示意对方可以先转弯,对方会意后也会马上右转,并闪亮大灯或者举手表示感谢。变换车道时,按照规则要闪亮方向灯,这是常识,但是当你要变道并线时,也要闪亮方向灯,在东京,一般后行车会减速让你并线,当你顺利变道之后,要闪亮两三次应急灯,向对方表示感谢,这样不但显示你懂礼貌有教养,对方也会感到满意。据说这种闪亮应急灯表示感谢的方式源于德国,现在在日本已经基本普及。如果是白天,对方的汽车礼让的话,很多人还会举手表示感谢。
以前,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有时出了隧道忘记熄灭大灯,这时对面的汽车会闪亮大灯提醒你,以防电池耗电抛锚。在高速公路上,当前方堵车或者出现事故需要减速时,前面的汽车会闪亮应急灯,提示后续车减速刹车,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事故。
第三就是晚上开车时,注意不要开远灯。开远灯虽然自己方便,但是对于前车和对面车的司机来说,远灯十分耀眼,影响驾驶,因此,如果你忘记切换成近灯,对面车的司机会闪亮大灯,及时提醒你。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温文尔雅,文明驾驶。有时当你在超车道上行驶时,你会发现后面的车紧随身后,突然不断闪亮大灯,这种灯光表示对方觉得你车速慢挡道,很不耐烦,催促你让开。这种时候最好不要斗气,减速进入慢车道让他过去,大家都太平。哪里都有没素质的人,没准那人刚刚和老婆吵架出来兜风,有气没处撒;另外也许是打弹子机赌输了,有苦说不出,总之,他没有按喇叭,已经算是客气了。对于这类人,大家都从心里鄙视,而不去和这种没教养的人斗气,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斗气只能两败俱伤。
中国现在能买得起小轿车的都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富裕阶层。以前,当有人指出中国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文明现象时,就会听到有人以“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之类的理由解释搪塞,为丑事开脱,但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富裕阶层有责任提高社会道德水准,改善社会环境。如果这个阶层都无法自我管理,要依靠交警、监控镜头以及罚款来维持秩序的话,那么提高国人的素质将是十分漫长的道路。目前,中国的汽车社会刚刚形成不久,这个时期如果能构建良好的行车秩序,特别是应该学会用灯光表示礼让和感谢,那样将会为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基础,开车上路是一天的起始,愉快的一天要有一个愉快的开端,学会用灯光交流是愉快的开端的基础,我相信大多数的中产阶级有能力自我管理,所以说中国的希望在路上。
(来源:阳光导报)